唐代 唐三彩燭台

唐代 唐三彩燭台
尺寸:H39.8cm

唐三彩是唐代彩陶的總稱,起於唐高宗年間,盛於玄宗開元時期,屬於多色彩的低溫釉陶器,以黃、白、綠或黃、褐、綠為基本釉色。其胎體多為模造,素燒成形後施釉,經二次入窯燒製後成器。因彩釉所含鉛元素熔點低,二次入窯燒製過程中發生窯變,使釉色呈現如彩霞般暈染的美感。裝飾風格上,唐三彩吸取中國繪畫、雕塑等工藝美術特色,以堆貼、刻劃等方式創造裝飾圖案,兼之受絲綢之路東西方文化交匯影響,線條粗獷有力,工藝風格獨特。

本件燭台可分為燭盞、燭柱、燭座三部分。燭柱細長,成竹節狀,隱含節節高昇之意。燭柱中央做仰覆蓮瓣,頂端承燭盤,盤內做蓮花座,蓮花座承托燭盞;底部接雙層台座,上層貼塑蓮瓣紋,下層為獅子與忍冬紋。整器施褐色釉,底座內側及足裸胎。盞、盤及貼塑紋飾以綠、白雙色交織點綴,鮮豔華麗。

燭台於春秋戰國時已廣泛使用,在《楚辭》中有明確記載:「室中之觀多珍怪,蘭高明燭華容備。」彼時銅燭台造型精緻,充滿想像力。漢代以後,陶瓷燭台開始出現,樣式豐富,造型頗多。本件唐三彩燭台造型古樸,施釉均勻,色澤鮮明豔麗,裝飾細緻,製作精細,有濃厚宗教氣息。依器身紋飾風格推測,或曾為佛前點燭之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