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以前 龍泉窯青瓷摩羯耳盤口瓶(紙槌瓶)
高29.5公分
紙槌瓶,以器形如紙槌而得名,其瓶頸細長,又稱長頸瓶,是宋代十分流行且高雅的瓶類器型。紙槌瓶多為素面,以造型和釉色見長,恬靜內斂的線條與器型風格,反映了宋代素雅的審美意趣。此一瓶式不僅在當時蔚為風潮,傳至後世,依然是收藏家追逐的標的。台北故宮典藏的一件南宋龍泉窯青瓷盤口瓶,乾隆皇帝在瓶底留下題詩《詠官窯紙槌瓶》:「邵局由來勝處州,官窯臣述敢輕留。即今廟市貨一二,宋制更誰遵守不。釉色全消火氣鮮,碌青卵白潤成瓀。若論紙硾傳官式,應與澄心時並傳。」乾隆皇帝自負文采風流,舉國之力收藏文物皆非凡品,能受其鍾愛,且作御題詩留在器物上,更是精品中的精品,由此可見。
本件出自南宋龍泉窯,器型盤口,長頸,折肩,直筒腹,淺圈足。瓶頸兩側做摩羯耳,龍首魚身,口朝內,成S型,造型飄逸柔美,身上紋飾清晰明顯。通體施青釉,釉水肥厚滋潤,青翠欲滴,勻淨緻密,質感堪比美玉。瓶底裸胎,成赭色。在紙槌瓶的頸部兩側貼附雙耳,此類作法為南宋龍泉窯特有,以鳳耳及魚耳最為常見,摩羯耳極為罕見稀少,可知本件之稀有珍罕。
據研究,摩羯紋約於魏晉南北朝時,隨佛教傳入中國,據宋摹本《洛神賦圖卷》所繪,東晉時期摩羯紋飾較為猙獰。北魏楊衒之《洛陽伽藍記》記載:「河西岸有如來作摩羯大魚,從河而出,十二年中以肉濟人處,起塔為記,石上猶有魚鱗紋。」唐宋以後,摩羯紋與魚龍形象結合,成為龍首魚身且生有雙翼的神獸,並作為吉祥紋飾,廣泛出現在唐宋時期的瓷、玉、金銀器物上。
在中日交流頻繁的唐、宋時期,龍泉青瓷也傳至日本。被日本評定為國寶的八件中國陶瓷中,就有三件是龍泉窯青瓷。在日本史書《仁和寺御室御物實錄》即有記載:「青瓷多盛天子御食,是大臣朝夕之器。」十三世紀時,日本貴族間風行茶道,且喜愛收藏中國珍稀器物,引入茶席裝飾。作為茶席中風雅器物,如本件的龍泉青瓷雙耳瓶,日本茶人視為茶道擺設的上選,備受追捧。如現由日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典藏,曾為日本茶聖千利休所有,後傳給仙台藩主伊達家,高26.3cm的南宋龍泉窯青磁鯱耳花入。
現存南宋龍泉窯青瓷雙耳瓶,以鳳耳、魚耳最為常見,如台北故宮典藏南宋龍泉窯青瓷鳳耳瓶,及宋至元龍泉窯青瓷魚耳紙槌瓶均屬此例,摩羯魚耳則珍罕少見,可供參考實例不多,且多為國外美術館典藏,台北故宮無近似藏品可供參考。目前已知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現藏一件高29.5cm的南宋龍泉窯青瓷雙耳瓶即為魔羯耳。另一例為美國史密森尼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藏,高度17.1cm的13世紀龍泉窯青瓷雙耳瓶。可供對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