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代 瓷蝙蝠掛瓶一對

清代 瓷蝙蝠掛瓶一對
長20.7公分

掛瓶,又稱「壁瓶」、「轎瓶」,耿寶昌編著的《明清瓷器鑑定》記載,壁瓶最早出現在明宣德時期,可掛在牆上或架子床的柱子上,器型多樣,裝飾圖案精美。明清時期文人對於壁瓶喜愛甚深,不僅因為壁瓶不拘泥於傳統瓶式的多變造型,更因為其實用性。《遵生八戔》中提到壁瓶,有「四時插花,人作花伴。清芬滿床,臥之神爽意快,冬夏兩可。」對壁瓶喜愛可見一般。時至清代,乾隆皇帝對壁瓶更是喜愛有加,製作之盛,獨步一時。

本對壁瓶以蝙蝠為器型,取其「福至」之意,兩件蝙蝠掛瓶,一件施爐鈞釉,釉色窯變富變化;另一件以綠、白、褐三色彩繪,做蝙蝠口銜如意之態。兩件壁瓶皆是器型特殊,不拘一格,仿蝙蝠展翅飛行姿態所做,正面釉水肥厚,釉光溫潤凝實。背面裸胎,瓷胎細白堅實,兩件掛瓶造型相若,少見且特殊,甚為難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