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早期 銅宣德年製款蚰蜒耳爐含座
長26.4公分
談到銅爐,必言宣德爐。明宣德時期的《宣德鼎彝譜》記載,宣德帝因宮中與祭祀用爐的「式範鄙陋,殊乖古制」,適逢暹羅進貢風磨銅,遂在皇帝主導授意下,取經過十二練的精銅,與各式珍貴材料熔煉,所鑄銅爐「殊光內蘊,如掐柔肌。」在不計成本的鑄造與控管下,造就宣爐之精妙,也使得宣爐早於明清時期即多有倣效,成為後世藏家追求的精美藝術品。
蚰耳爐式在《宣德彝器圖譜・卷五》中評為「款出定瓷,式最大雅,……,當為諸爐之冠。」與乳爐、魚耳爐同為皇帝書房御用爐式。宣德帝甚至下令另鑄四百件蚰耳爐配座除賜給王公大臣,可知對此爐式之喜愛,而宣德帝此舉也間接影響後世民間鑄爐的取向。明項子京《宣爐博論》記載,蘇州宣爐款製以乳爐、魚耳爐、蚰耳爐為主,可知其影響之深遠。
本件蚰耳爐器口微侈,雙蚰龍耳,垂鼓腹,圈足外撇,線條圓潤精煉,器壁厚實,沉重墜手。器形穩重敦實,古樸典雅。器底中央鏨刻減地陽文四字篆字「宣德年製」款,字體方正規矩,穩重大氣。下配束腰三足爐盤,盤面平整,略作下陷,用以規範銅爐位置。盤沿折沿直立,中段束腰,下做三卷雲紋足,形制古雅素簡。盤底中央亦鏨刻減地陽文四字篆字「宣德年製」款,與蚰爐款式相同。此爐及爐盤包漿溫潤自然,光潤晶瑩,皮色如臘茶,深沉內斂,得以成套保存至今,殊為難得。